来自:江桥镇中心

“人气足 热情高 精神好”

2013年9月4日

800名市民参与初赛 复赛在4月下旬展开

 

4月的江桥温暖如初,比这天气更阳光的是江桥市民参与文化赛事的热情。据了解,4月份以来,江桥陆续开展了“乐在其中”、“拿手好戏”、“舞比快乐”三大文化赛事的初赛,共有近800名市民参加了初赛。“人气足、热情高、精神好!”这是来自区文化馆评委老师们的评价,也是江桥市民舞台上最真实的写照。4月下旬将举行复赛,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曾经走过的美好片段。

“乐在其中”:唱响江桥最强音

3月23日、24日,“乐在其中”2013年嘉定区音乐大赛江桥赛区初赛在江桥万达广场中庭举行。本次音乐大赛江桥赛区自3月初开始海选以来,共吸引了江桥地区村、社区、企事业等60多家基层单位5000多名市民踊跃报名,上至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幼稚孩童,经过初步筛选共有160多组选手上台一展歌喉,他们用歌唱来抒发内心的情怀,PK唱出江桥最响亮的声音。

一些参赛者接受采访时说,“平时只能在卡拉OK里唱,今天却能聚集在这么多观众面前,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这种感觉真的很棒,很开心!”

“拿手好戏”:传承古老戏曲文化

3月31日、4月13日下午,嘉定区“拿手好戏”戏剧大赛(江桥赛区)初赛分两场在万达广场举行。在时尚与繁华的商业广场,戏曲这支中国传统的文化国粹成了当天最耀眼的明星,吸引了近50名草根明星登台参与。比赛还邀请了嘉定区文化馆创作辅导部主任赵小敏坐镇作专业点评。

除了爱好戏曲的老年人,不少年轻人、孩子的踊跃参与成为了当天戏剧初赛的亮点。据了解,参赛选手中年龄最长的80多岁,最小的只有5岁。印李奥是全场年龄最小的戏曲爱好者,他一身黑色西服,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台上表演,唱起戏曲来也有模有样。他说:“我很高兴来这里唱歌,我在电脑上学《为你打开一扇窗》。”

一些戏曲爱好者在旁边观看时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戏瘾,立即跑到现场报名处咨询。黄永福是江桥镇华庄村的一位老人,在万达广场游玩时恰逢比赛,非常兴奋。他说,乡下没人唱,他正好经过看到,也来展现一下。

由于7名现场观众的即兴报名,比赛时间又额外增加了。各参赛选手在维持一个下午的比赛中,演唱了《芦苇疗养院》,《红灯记》,《芦荡火种》等经典唱段。此次戏曲文化节,实现了戏曲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和快乐的传递,营造了“老少共乐享,好戏代代传”的群众文化氛围,赢得了广大观众及市民的赞誉。

“舞比快乐”:舞出生活真精彩

4月14日下午,另一场市民喜爱的重量级文化赛事——“舞比快乐”舞蹈大赛江桥赛区初赛在万达广场举行。来自全镇范围内的62支团队 ,共450人热情参与到了火热的舞蹈PK中,他们用优美的舞姿,玲珑的身段演绎了舞台背后生活的精彩,尽现了江桥市民积极、乐观、自信的一面。

为了给参赛者留有充裕的表演时间,比赛从当天中午12点就拉开了帷幕。参赛的选手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下至5、6岁的小朋友,上至70多岁精神抖擞的老人都报名参与了这次比赛。表演曲目的种类也丰富多彩,有热情洋溢的国标舞、有生动有趣的儿童舞,有风度翩翩的扇子舞,还有阿姨们反串跳蒙古舞……艳丽的服装、认真的舞步、投入的表情,整个舞台就如一场盛大的舞林大会。

为了积极备“战”,参赛选手中有一支嘉华社区的舞蹈阿姨们自己做了6套鲜艳的表演服装,由于排号比较靠后,还没有轮到,她们索性齐聚到空余的场地上反复操练舞曲《北疆美》,对于待会要上场比赛,他们既兴奋又迫切,“这支舞曲就是我每天健身跳的,今天居然能到舞台上表演,我们觉得特别开心!”。

参赛舞团中,还有一支名叫新村民姐妹园的团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们是由太平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组成,表演的曲目是中国的传统名曲《茉莉花》。舞台上,她们化了妆,青春、亮丽,看上去就像邻家的学生。“我们平时下班没有很多娱乐活动,跳舞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还能让我们结识朋友,感觉生活更精彩了。”参赛的新村民杨国英说。

整场比赛持续了4个多小时,现场节目紧凑、激烈而又精彩,作为评委老师的嘉定区文化馆副馆长李辉都来不及离开评委席半步,对于市民们认真、执着的表现,他也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

据了解,经过筛选出的约25个舞蹈节目将参加4月28日在镇文体中心举行的舞蹈大赛江桥赛区复赛,复赛的胜出者将代表江桥参加嘉定区的舞蹈大赛决赛。

徐莹

 

 

 

 

 

 

 

 

 

 

 

 

 

 

 

 

 

 

 

 

 

 

 

 

 

 

 

 

 

 

 

 

 

 

百场活动等你来“赴约”

文化服务节启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近日,伴随着首届上海市市民文化节的正式启动,江桥也正式开启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据统计,今年大大小小的活动场次将达百场,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的活动触及面广,群众参与率高,参与门槛低,活动种类丰富多彩。江桥拟在努力创造公共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的同时,也让市民在文化共享和互动中提高“快乐指数”。

文娱活动数不胜数

记者翻看了“文化服务日”江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安排表,映入眼帘的是从早到晚排得满当当的文化节目:有“阳光舞坊”的舞蹈展示和培训,有戏曲票友们的曲艺沙龙,有“浓墨飘香”的书画作品展览,有“咏梅剧社”的文艺演出,有万达广场的音乐大赛初赛,还有江桥图书馆的亲子阅读等等。这一天,从长辈到孩子,从本地市民到新江桥人,不同的人们都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适合自己的文艺活动。忠实戏迷、铁杆粉丝、音乐达人……在这个文化节,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舞台展示的明星。

为了配合市民文化节,当天上午“异乡异风采,文化大融汇”的爱心图书捐赠流动点启动,江桥图书馆通过设立“爱心书架”来搭建文化传递的桥梁,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参与。

图书馆倡导市民将家中闲置的图书拿到图书馆,摆放在“爱心书架”上。爱心书架就像个蓄水池,等到书籍积累到了一定量时,江桥图书馆会定期对捐赠的图书做好收集、分类和储存等工作,并在书籍上敲上爱心印章,通过各类渠道传递给民工子弟学生或者山区的孩子。

活动中,海归志愿者陈书就把自己多年留学在外,收藏的异国文化书籍,满满一大叠捐赠给了“爱心流通点”,她希望通过爱心书架这个“中转站”,完成把书籍捐给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心愿。除了捐赠书籍外,陈书还和小朋友们一同交流了异国文化,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据江桥镇文体干部介绍,今年文化节,江桥将结合嘉定区“百姓大舞台”、“百姓大展台”等主题,深入村、社区,通过搭建广泛的平台,开设音乐、戏剧、舞蹈、国画、书法、摄影等一系列大赛,加上原有的群文活动,预计今年的大大小小活动将多达百场。

打开市民的精气神

文化节的启动或许只是一种展现的方式,但它背后倡导的理念却是文娱活动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民性的参与。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内容也可以不尽相同,市民通过参与体验到的却是洋溢在脸上的相似的幸福与愉悦。

目前的江桥是一个人口结构多元的新城镇,交通便捷通达,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新村民,新市民的入驻,加上大量的本地村民动迁,人们的生活环境已悄然发生了巨变。

对于那些土生土长的老伯伯、老阿姨们来说,当年以田头耕地为家,如今却要放下锄头,悠哉生活,如何度过幸福的老年成为他们不可逃避的话题。除了麻将、纸牌等娱乐活动,他们更需要一股文化的力量来充实他们,适应一下子变慢的生活。如今,他们的选择面可多了,江桥有周周演、“咏梅剧社”的下乡演出,他们可以定期碰面戏曲友人,畅谈百味人生;也可以在遍布家周围的村、社区的“三室一场”文化活动室和邻居们一块陶冶情操,快乐共享。

除了工作、谋生,对于从四面八方汇聚来此,将江桥作为第二故乡的新村(市)民来说,他们渴望自己通过唱谈说跳等方式来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放飞梦想。江桥有“异乡风采”的品牌栏目,正是契合了这些人的心理需求。

而对于动迁来到江桥的市民来说,由于环境的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文化的潜移默化犹如一股清新之风,缝合了他们的心理落差。在此次文化节中,金佳社区有支平均年龄在60岁的老年时装队很活跃,他们忘记年龄、忘记烦恼,用艺术扮靓不老人生。时装队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我的美丽我做主,我们也要做达人。”

现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影院、3D网络都不匮乏,但是市民还是喜欢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文化团队中。有市民说:“通过一起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了。”也有人说:“热闹的活动让我得到了身心的宣泄,我的烦恼忧愁全都没了。”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市民们以文会友,以趣乐活,生活原来可以变得更美好。

目前在江桥的任何一个文化团队里,你都可以看到不同地域的参与者,有讲普通话的,也有讲方言的。人们在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文化带来了强大的黏合作用。61岁的宋幼璐是广场舞爱好者,她说:“以前,我们这里的本地阿姨生活比较保守,除了散步,就是在家看电视。随着广场舞的兴起,他们看见我们跳得欢了,也慢慢加入其中,现在思想也变得开放了。阿姨们敢穿裙子和鸡心领的衣服了,连耀眼的大红色都敢尝试了。他们发现原来步入老年,也可以潇洒一回。”

不设立门槛,只要你乐意。今年,江桥将通过为市民搭建更多的舞台,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来加强群文文化的发展力度。下一阶段江桥还将举办“异乡风采”外来建设者文化活动、“畅想江桥”群众文化系列培训活动等来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徐莹 

 

 

 

 

 

 

 

 

 

 

 

 

 

 

 

 

 

 

 

 

 

 

 

 

 

 

为追求卓越“赛事品质”,文体中心工作者加班加点

他们与比赛同样精彩

为期两个多月的三大赛事(音乐、舞蹈、戏剧)的海选、初赛以及复赛目前已精彩落幕。回顾整个比赛,不难发现追求卓越的品质态度、细致严谨的组织策划、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都是大赛成功的关键。

“精彩的市民文化节比赛不应该是热热闹闹的昙花一现,希望它能影响到市民,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收获,同时还能借助文化节来助力江桥的文艺繁荣。”镇文体中心主任陆慧萍表示。为了这个目标,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默默奋斗,从细枝末节处透出别样的人文情怀。这场盛会的背后,他们与赛事同样精彩!

态度:组织比赛加班加点

几大赛事从海选、初赛到选派优秀作品参加嘉定区的决赛,加上原有的送戏下乡、群文培训活动等,今年江桥镇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赛事达到百场。而镇文体服务中心文艺部的工作人员只有五人,这就意味着每个人承担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由于初赛大多放在周末,赛事的工作人员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一次周末正值“拿手好戏”初赛,文艺部的负责人陈国良的岳母生病了,想到自己承担了组织赛事的重要任务,他就吩咐家人把岳母送往医院,自己只能趁着赛事的间隙频发短信询问情况。

为了确保更多的市民能参与赛事,工作人员向近800名初赛选手一一敲定时间。“一些孩子周末要学习,我们就岔开时间排序,尽量让他们抽空出来参加比赛。”赛前,工作人员给每名参赛选手都打了电话,直到他们确认空余时间段后,才将他们排序。“真得感谢他们,工作这么仔细,不然的话,我就不能参加比赛了。”接到询问电话后,有些市民非常开心,觉得文艺部的同志工作很贴心。

平时,办公室里的他们总是气氛活跃,有时还出现“争吵”,他们献计献策,畅所欲言,只为将此次比赛活动搞好。

筹备:彻夜更换大舞台

这次比赛的搭台大多选在了江桥的商业地标——万达广场。在这个时尚和繁华的的商业中心举办文化赛事无疑能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并参与进来,扩大文化节的惠民效应。然而选择这样的开放性场地举办活动也面临着一些“自添麻烦”的烦恼:如何在人流嘈杂中维护好环境和秩序,展现出比赛的最佳效果?

为此,万达广场与镇文体中心对活动的前期预测、后台服务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每次比赛的前一天深夜是万达营运方最忙碌的时候。他们要组织现场施工搭建舞台、调试灯光、配置音响、安排商保人员……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位。

4月中旬正值舞蹈大赛初赛火热开展,比赛前一天晚上,江桥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经理姜保俊突然接到了文体中心的电话,原来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高涨,一些团队的参与人数超出了前期预测,恐怕原先的舞台不好用了。从安全性和舞台效果考虑,姜保俊立即和舞台的搭建公司取得联系,要求当天深夜一定要将更大的舞台从常州运到上海。第二天看到市民们在全新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舞姿时,姜保俊笑了。

由于参赛人员和观众都比较多,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也时常会出现:比如有大人抱着小孩坐在栏杆上观看,开车前往观“战”的市民能方便找到停车位吗?对此,万达广场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商保人员、保洁人员加班加点地维护好现场环境,还开辟了专门的停车位为比赛人员预留。“这两个月来,万达已把市民文化节当作自己的事了。”姜保俊笑道。

秘诀:邀请专家专项辅导

除了崭露头角,还能和专业的戏曲演员零距离交流,这是参赛戏迷的意外收获。近日,在镇文体服务中心的三楼逸流曲苑里,一些进入决赛的戏曲爱好者们围坐一堂,聆听越剧名家韩婷婷的指点。

对于这些能把手机铃声都设置为戏曲的爱好者来说,看到名家来,都兴奋地如获至宝,“老师,您看我的唱腔行不?姿势对不?”名家韩婷婷则认真地听完每曲,从他们各自的声音特点、唱腔予以指点,这让他们都觉得非常有意义。“我爱好戏曲,老师的指点提升了我的水平,拉近了我和专业演员的距离,真开心!”戏曲迷们感慨道。此外,除了戏曲培训,镇文体中心还将举办音乐培训,让爱好唱歌的选手能越过瓶颈,提升水平。  徐莹 

 

 

 

 

入围区戏曲和音乐决赛选手有意外斩获

戏曲名角给民间戏痴指点迷津

 

除了能在比赛舞台上崭露头角,还能和名家零距离交流,提升自己的业余水平,此次入围嘉定区戏曲和音乐决赛的爱好者们觉得这是意外的收获。在嘉定区戏曲和音乐决赛来临之际,江桥镇文体服务中心特地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越剧名家韩婷婷和著名民乐演奏家马晓晖为参赛的选手作零距离专项辅导。

在江桥镇文体服务中心的三楼逸流曲苑里,一批热爱戏曲的爱好者们围坐在一起,聆听着越剧名家韩婷婷的指点。对于这些能把手机铃声都设置为戏曲的爱好者来说,看到名家来,都兴奋地如获至宝,每演唱完一曲,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您看我的唱腔行不?姿势对不?”韩老师则认真地听完每曲,从他们各自的声音特点、唱腔、姿势予以指点,这让他们觉得非常有意义。“我爱好戏曲,老师的指点提升了我的水平,拉近了我和专业演员的距离,真得很开心!”戏曲迷们感慨地说道。

而在另外一个教学点金鹤小学则开展着二胡演奏培训,“演奏时要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融入感情,要有画面感,记得要通过演奏技巧、眼神将万马奔腾的气势表现出来。”听完一曲《战马奔腾》,马老师对二胡爱好者李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

李月是一名音乐老师,从小喜欢拉二胡,像这一曲《战马奔腾》便是自己跟着网上自学的。虽然练了很多次,但总觉得自己缺少点神似。经过专业老师的一番指点,她发现自己的演奏技巧有了很快提高。“对,就这样。”经过短暂的训练,再听她的演奏,在音乐的表现力上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觉得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对我在演奏上很有帮助,比如说从情绪到技术,包括她的示范,对我都是很有感染力的。”李月觉得通过培训,自己收获很大。

三大文化赛事的开展,让江桥涌现出一大批热爱文艺的民间达人,他们对艺术的热情很高,但同时他们也缺乏正规、专业的指导。据江桥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陆慧萍说:“此次我们特地请了名家名师,来对这些通过海选、初赛、复赛涌现出来的选手进行一对一辅导,希望能拉近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差距,满足市民对于艺术的追求。”  徐莹 

 

 

 

 

 

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

为配合嘉定区“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的蓬勃开展,近日江桥在村、社区都设立了海选点,方便市民直接参与。

在3月17日的红光村海选现场,共有220名村民踊跃观看了海选节目。参赛的村民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我,有沪剧《开方》,戏曲《金丝鸟》,古筝《四段锦》,评弹《蝶恋花》,还有歌伴舞《我心似海洋》等。一些村民觉得,海选给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舞台。红光村文体干部表示,此次活动过程中,村民们用自己最草根的表演带给了他人欢乐,也为自己创造了自我发挥的舞台。

在海选过程中,新成立不久的绿一社区认为虽然是选拔赛,但它给居民搭建了相互沟通的平台,很有意义。通过选拔挖掘,居委会了解到了社区内多才多艺的居民,也为今后居委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居民活动,组建各类活动团队带来积极的帮助。因此绿一社区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群众发掘人才,组织居民自治娱乐生活,让居民乐在其中。 

此外,高潮村、金达、嘉川社区都相继开展了海选,为江桥镇的“百姓大舞台”初赛挑选出优秀的文艺人才。   通讯员 郁海琴 苏丽慧

 

 

书画大赛江桥赛区初赛启动 舞文弄墨比雅趣

本报讯 4月17日、25日下午,嘉定区书法大赛、国画大赛江桥赛区初赛分别启动。海选产生的近70名书画爱好者在镇文体服务中心摆开擂台,临场创作书画作品。

一叠宣纸、一碗墨汁、一支毛笔,现场书画爱好者们凝神聚气站立在桌前,有的快笔疾书,有的慢条斯理。选手中年龄最小的是来自增建村的小姑娘张晓岑,22岁已学书法十几年,她坦言性格因此沉静。而80岁的彭华文说:“书法能养心,空闲时写字画画,对健康很有帮助。”市民王学俊刚学书画没多久,她说:“今天看他们比赛,对我们也是一种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我想把字练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

近年,江桥镇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多样平台,江桥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墨香阁”书画队、党员服务中心“书画沙龙”都是舞文弄墨的交流提升平台。各种形式的书画小组更如雨后春笋般冒尖,为本地的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底蕴积淀增添浓墨重彩。徐莹

 

“魅力学堂”上演乡村版“妈妈咪呀”

本报讯 将文化学堂设于乡村提供一个集学习、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开放式平台,让外来妇女零距离体验艺术的魅力,5月28日首个针对妇女开设的“魅力学堂”在红光村启动,上演了乡村版“妈妈咪呀”。

据悉,“魅力学堂”以红光村本地女性与新村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并聘请了镇文体服务中心的老师免费为学员们进行培训。该课堂共设四个班级,分别是“晨曦”合唱团、“轻舞飞扬”舞蹈班、“巧手兰心”手工制作班以及“淑女课堂”化妆礼仪班。其中,“轻舞飞扬”舞蹈班以瑜伽、肚皮舞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巧手兰心”手工制作班汇聚了多种多样、实用美观的手工艺品制作方法;“淑女课堂”则为学员提供化妆、礼仪等方面知识的指导。目前已有120多名妇女报名。

“魅力学堂”的开设使得外来妇女有了丰富自身内涵,培养一技之长的途径。学员们将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对外公开表演等,还有机会参加“异乡风采”比赛。  周艺 

 

木偶戏进校园  传承传统艺术

本报讯 近日,上海戏曲学校木偶班师生们来到金鹤小学,为该校的近千名小朋友们表演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木偶剧。根据种类不同,木偶剧分为了三场演出,分别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表演。木偶们在熟练的操纵下,表演了《浪子回头》、《红灯记》等节目,抬轿、打斗、提壶……,每个动作都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据了解,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传承木偶艺术,金鹤小学开设了教职工和学生的木偶社团,今后还将开设指偶、牵线偶、杖头木偶等校本课程,通过玩木偶来增进孩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徐莹 摄影报道 

 

江桥百姓赏析王盘声艺术

本报讯 6月15日下午,《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和他的王派艺术》艺术专题讲座来到江桥镇,沪剧迷们不仅听戏,还能懂戏品戏。

当日下午,艺术课堂邀请了王盘声的徒弟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免费授课,讲座形式丰富多彩,有现场讲解、示范表演、经典视频、互动交流等。通过演员讲解和名段赏析,沪剧迷们不仅重温了王盘声的几篇脍炙人口的名段《三国开篇》、《刘智远敲更》等,对名家王盘声的出道背景、成名道路等故事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王盘声是上海著名的沪剧表演艺术家,他形成了沪剧男声唱腔中别具一格的流派——王派。他的唱腔百听不厌,使观众能得到情动心摇的艺术享受。通过此次沪剧赏析艺术课堂,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知识层面和审美欣赏能力,也满足了广大市民对于艺术鉴赏的文化需求。  徐莹 

 

小品《请客》争夺全国“群星奖”

本报讯 6月19日——24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戏剧类作品复赛在山东威海举行。由江桥镇文体服务中心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共同选送的小品《请客》参加了复赛。据了解,此次参加戏剧类作品复赛的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共124件,比赛共分13场进行,上海共有4件作品参加复赛。图为江桥作品《请客》正在比赛中。  徐莹  

 

“社区日”里活动多 邀请市民齐参与

本报讯 为进一步营造社区文化氛围,突出市民文化节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活动理念,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根据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安排,江桥镇于6月22日举办了“社区日”系列活动。

当天上午,“梅源讲坛”的一场专题讲座《关注PM2.5,从我做起》吸引了来自村、社区的40多名市民聆听。讲座邀请了镇成人学校的老师顾晓燕,她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PM2.5的来源与危害,以及如何在饮食、生活细节上抵御PM2.5。讲座还呼吁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下午,“咏梅剧社”文艺下乡演出来到封浜村进行了文艺巡演,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整台演出精彩纷呈,内容有舞蹈、二胡、朗诵、沪剧、京剧等,受到了广大戏剧、舞蹈等爱好者的欢迎。

此外,镇文体服务中心底楼大厅还展出了封浜高级中学美术班学生的作品,展出的作品共有50多幅,分为色彩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真人肖像、人物速写,静物速写和白描种类等,通过画展进一步了提高了市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了市民的情操,让市民们过了把艺术瘾。 徐莹